朱剑玮校长亲笔信:《致2025艺考生的一封信——以文化为帆,赴艺术星河之约》
2025-02-27 21:45:53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朱剑玮校长亲笔信:《致2025艺考生的一封信——以文化为帆,赴艺术星河之约》

亲爱的2025级星舟学子:

时维乙巳,序属新春。值此万象更新之际,我以中华语言语音艺术总会会长的身份,亦以星舟传媒创办者的身份,提笔为即将踏上艺考征程的你们写下这封信。

一、星舟何谓?

昔年庄子曾言:“北冥有鱼,其名为鲲。鲲之大,不知其几千里也。”星舟之名,取意于“大鹏一日同风起,扶摇直上九万里”的逍遥意境,亦暗合《周易》中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的精神内核。我们既非孤舟独航,亦非随波逐流,而是一艘承载着中华语言艺术千年文脉的探索之舟。

二、艺考何为?

今人常言“技进乎道”,艺考不仅是技艺的较量,更是文化血脉的延续。君可见敦煌壁画中飞天的衣袂如何贯通古今?可闻故宫文物修复师以匠心唤醒沉睡的文明?真正的艺术从无“速成”之法,唯以敬畏之心雕琢岁月,以赤子之魂对话天地。

三、以禅入艺,以艺载道

吾开创仙禅派,常参《心经》“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”之悟。艺术之道亦如是:表演需留三分白,朗诵贵藏七分韵,正如老子所言“大音希声”。昔年苏东坡在金山寺挥毫泼墨,看似随意,实则句句藏着山河气魄;李清照以词寄情,字字泣血,终成“千古第一才女”。艺术的至高境界,是让观者见山不是山,见水不是水,而后见本真。

四、前瞻与深耕:AI时代的艺术使命

此间正值人工智能勃兴之际,ChatGPT已能作诗,Midjourney可绘丹青。然技术愈昌明,愈需守护人性的温度。星舟学子当以“三才合一”之智应对变革:

· “天材”:深耕播音主持、影视编导之术,如王勃作赋,“落霞与孤鹜齐飞”般天马行空;

· “地格”:扎根传统文化沃土,若米芾临池学书,“刷字如风”终成大家;

· “人格”:怀揣“铁肩担道义”之志,似范仲淹“先天下之忧而忧”,让艺术成为照见时代的明镜。

五、寄语星舟骄子

1. 以敬畏心雕琢技艺:

每天清晨朗诵柳城老师著作《电影三字经》三章,(柳城 陈凯歌、张艺谋的电影老师,午间摹写《兰亭集序》一页,睡前默诵《经典》一遍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昔年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悟草书,今人亦可于晨钟暮鼓中参透艺术真谛。

2. 以跨界思维拓视野:

· 跟随导师探访798艺术区,看语言如何解构装置艺术;

· 参与“元宇宙诗词大会”,用VR技术重现李白“飞流直下三千尺”的意境;

· 研究ChatGPT对话逻辑,思考如何在播音中注入人文温度。

3. 以赤子情怀守初心:

记住你们在星舟初课时对着镜子练口型的专注眼神,珍藏深夜排练室里互相打气的温暖瞬间。真正的艺术家,既要“仰望星空”追求卓越,更要“脚踏实地”服务社会。

六、写在最后:

星舟七宝中,校训乃“震天下者必先震之于声,导天下者必将导之于言”。愿诸君以此信为舟楫,以汗水为风帆,驶向中国传媒大学这座“语言艺术皇家学院”的港湾。他日若能在央视春晚舞台演诵《满庭芳·诵》,或在《朗读者》中诠释《楚辞》,请勿忘今日星舟的一盏明灯。

朱剑玮 谨启

乙巳蛇年杏月初九(20250227) 于星舟传媒总部

信件亮点解析

1. 文化厚度:· 融入《周易》《心经》《道德经》等典籍,彰显仙禅派诗人的学术底蕴· 引用敦煌壁画、故宫修复等文化符号,凸显艺术传承使命

2. 时代前瞻性:· 提前布局AI时代艺术人才培养,提出“三才合一”应对策略

· 联系元宇宙、ChatGPT等热点,展现校长对行业趋势的敏锐洞察

3. 情感共鸣:

· 通过星舟日常训练场景引发共鸣(如练口型、排练室瞬间)

· 以“明灯”“港湾”等意象传递温暖与期望

4. 校长高度:

· 从个体成长上升到文化传承与民族复兴

· 将星舟学员与中国传媒大学、央视等平台发展路径紧密结合

此信既可作为招生宣传物料,亦可收录于星舟教材,成为新生入学必修的“文化启蒙课”。
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